發布時間:2017-10-15 13:33 來源:豫都網 我要投稿
在河南開封市蘭考縣谷營鎮,愛心超市有這樣一家愛心超市,扶貧對貧困村民來說,又扶要啥有啥,還不用花錢。愛心超市里,貧困居民的生活需求與企業、愛心人士的捐贈,碰撞出了愛的火花。如今,“愛心超市”已是蘭考縣社會扶貧的一部分,蘭考縣已有16家。(9月27日 澎湃新聞網)
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。”哪怕是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,也應當警惕“等、靠、要”“貧困光榮”的思想,“精神貧困”是一條死胡同,既讓幫扶資源的效益降到最低,又徒增了幫扶干部與貧困群眾、貧困戶與非貧困戶之間的矛盾。唯有善借外力、自立自強、激發內生動力,方是貧困戶順利脫貧的出路。蘭考谷營鎮推行“愛心超市”扶貧,一改過去貧困戶坐等扶貧物資上門的狀況,將現實表現與積分兌換相掛鉤,喚起了貧困群眾的“精氣神”,扶出了一片新氣象,是一場扶貧又扶智的生動實踐。
“愛心超市”顧名思義,雖具“超市”屬性,賦予了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的權利,卻以“愛心”開頭,不以盈利為目的。“愛心超市”的工作人員由志愿者組成,義務輪流上班,里面的商品憑積分兌換,主要針對貧困人群和留守兒童,物資來源主要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捐款。“愛心連接卡”是為建檔立卡貧困戶“量身定制”的,每月發放30積分,“積分卡”與貧困戶室內外衛生等密切關聯,旨在引導這些群眾改變精神和生活面貌。
從“愛心超市”的設計和運行來看,取得積分獎勵的條件并不高,“跳起摸高”,只要做出努力都能達到,卻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。扶貧資源是寶貴又有限的,珍惜這些物資應該等同于珍惜自己的勞動付出一樣,都是等量的。沒有那么多理所當然,也沒有那么多順理成章,扶貧又扶智,喚起“精氣神”便是“愛心超市”的本底。
在“愛心超市”外有一面愛心對接墻,格外招人眼球,貧困群眾和留守兒童有超市暫缺的物資、自己的心愿需求,都可以貼在心愿樹上,待超市鏈接到相應的資源,再憑積分予以兌換。顯然,這讓需求的對接更加精準了,頻度和深度更強了,幫扶的路子走得更廣了。當然,“愛心超市”的運作并非十全十美,在分值積累上由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評分來認定,如何規避人為和感情因素,防止權力被濫用,仍是需要注意的環節。
扶貧先扶精氣神,“愛心超市”雖小卻顯大義,幫扶路上,在送錢送物送溫暖的同時,更應把“脫貧”的信心、志氣輸送過去,提升貧困戶的精氣神,增加他們的“心勁”,唯有如此,方能為脫貧攻堅注入一股強大而又持久的動能。(文/史揚帆)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